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教育學報告

『沒有圍牆的學校』心得報告
體制外的學習天空

內容陳述:
「沒有圍牆的學校」這本書是由兩位任職於這所全人教育實驗學校的老師所著,書裡提到的這所沒有圍牆、沒有校門,名符其實的『開放式』教育學校,位於苗栗卓蘭大平頂的山坡地上,遠離都市城囂,創辦這所學校的是一位畫家,大家都稱他為老鬍子。書裡第一部分先簡單概述了創辦這所學校的原因和老師對教育的看法。第二部份敘述的是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對應模式,他們時常玩在一起,相互追逐,彼此像朋友一樣。第三部份是諮商,在全人每五位學生就有一位諮商老師細微的討論與協助他們,而非說教,聆聽學生問題,和學生一起想辦法。第四部分是在敘述學校裡登山活動,從一開始學生的反感、排斥到接受、喜歡,一連串的冒險活動使學生漸漸解了團體生活。





反思:

看完這本書時,心裡頭有好多問號。真有這所學校存在嗎?故事是騙人的吧?!也許我會這樣問是因為我們是一個被數字異化的社會,大家只會關心孩子考第幾名,考了幾分,重未聽到有創意的問話。但其實如果我接觸到的是像全人教育實驗學校這種教學方式,我大概會愛上讀書這門事吧!

『教育不是只有一條路,但是教育卻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條路。』以往的教育制度都是以考試來判斷學生的程度,這種強迫式教法根本不會在乎學生到底學到什麼,這樣一昧的學習根本是本末倒置,讀了一堆教科書,不管學生能不能吸收、理解,把所有東西灌輸給學生,要學生死記活背,這種填鴨式教法根本是治標不治本,應該要讓學生像海綿一樣不段的吸收、不斷成長。而在全人的學習就像是種一顆種子,如果它一直不發芽,老師們說:我們也只能『等待』。
我想在台灣要能快樂學習是很困難的一件事,這不僅是我們的教育制度,那種深根在台灣人眼中『比較』是很難能改變的,除非我們能讓孩子接觸的是像全人這種自由又能使孩子愛上學習的體制外學校,如果你要問全人出去的孩子能適應這社會嗎?   

答案是『全人出來的孩子不是適應社會,而是創造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